道听途说的成语故事


道听途说

拼音dào tīng tú shuō

基本解释道、途:路。路上听说来的;又在路上传播。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;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。
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道听而涂(途)说,德之弃也。”


道听途说的典故

一天,毛空告诉艾子:“一只鸭子一次生了一百个蛋。”艾子不相信。毛空又说:“是两只鸭子生的。”艾子还是不相信。毛空又说是三只鸭子生的,艾子也不相信……这样,最后一直增加到十只鸭子,艾子就是不信。过了一会儿,毛空又告诉艾子:“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三十丈长、二十丈宽的肉。”艾子也不信,毛空又缩短到二十丈长、十丈宽,艾子依然不信。艾子问毛空:“你刚才说的鸭子是谁家的?肉掉到什么地方?”毛空说:“我说的话都是在路上听别人讲的。”于是,艾子对他的学生们讲道:“你们可不要像毛空那样道听途说!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道听途说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日甚一日 《新唐书 独孤及传》:“陛下岂迟疑于改作,逡巡于旧贯,使大议有所壅,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?”
炒鱿鱼 张贤亮《出卖“荒凉”》:“绝对听从我指示,做不到这点,立即‘炒鱿鱼’!”
春风化雨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有如时雨化之者。”
是非口舌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滕大尹鬼断家私》:“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,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,反为干净,省了许多是非口舌。”
长命富贵 《旧唐书 姚崇传》:“经云:‘求长命得长命,求富贵得富贵。’”
众喣山动 明 李东阳《余肃敏公传》:“役未及兴,而众喣山动。”
前瞻后顾 清·梁章钜《归田琐记·七十致仕》:“死期将至,尚留金紫之班,而必至日暮途远,夜行不休,前瞻后顾,无所栖归,不亦太可怜乎!”
以权谋私 邓小平《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》:“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,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,以权谋私,化公为私。”
明知故问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:“见他这番光景,明知故问道:‘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?”
和风细雨 南朝 陈 张正见《陪衡阳游耆阇诗》:“清风吹麦垄,细雨濯梅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