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礼后兵的成语故事


先礼后兵

拼音xiān lǐ hòu bīng

基本解释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;如果行不通;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。

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回:“刘备远来救援,先礼后兵,主公当用好言答之,以慢备心,然后进兵攻城,城可破也。”


先礼后兵的典故

曹操成气候之后,派人去琅琊接父亲曹嵩。曹嵩路过陶谦那里的时候,陶谦招待了他,并且派张颌带军护送。护送的当天晚上,寄宿在一古庙,张颌及其军士睡在外面保护,恰巧天下雨,士兵有怨言,生了抢夺曹家辎重之心,结果曹嵩被杀。

曹操以陶谦纵容手下杀害父亲,想报杀父之仇,起兵讨伐。陶谦势力小,求助于孔融,结果孔融救他没救成,也被困了。孔融手下太史慈单枪匹马杀出城,求助刘备相救。刘备于是去找公孙瓒借了3000兵,来救孔融。

曹操得到信,大怒,欲讨伐刘备。曹操的谋士郭嘉说了这么句话:刘备远来救援,先礼后兵,主公当用好言答之,以慢备心,然后进兵攻城,城可破也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先礼后兵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费尽心思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1回:“后儒牵强附会,费尽心思,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。”
壮气吞牛 明 孙梅锡《琴心记》第二十出:“男儿汉壮气吞牛,丈夫志岂困荒丘?”
莫衷一是 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”
忧喜交集
心灰意冷 清 梁启超《湖南时务学堂学约》:“非有坚定之力,则一经挫折,心灰意冷。”
诛求无度 《旧唐书·于頔传》:“擅兴全师,僭为正乐,侵辱中使,擅止制囚,杀戮不辜,诛求无度,臣故定谥为厉。”
损人不利己 鲁迅《书信 致曹聚仁》:“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,我是反对的。”
故步不离 清·张履祥《与陈乾初书》:“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,信一己之偏私,沾沾自得,吝不肯舍者,率因无所进步,是以故步不离耳。”
慌里慌张 老舍《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》:“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,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。”
心直口快 元 张国宾《罗李郎》第四折:“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,哥哥是好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