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春夜月 重至西泠
[近现代]:陈方恪
为梅花,天涯曾载愁归。渐换满眼芳情,都与浸春卮。
一枕渡头清磬,送贺郎老矣,忍解相思。剩断弦离席,残妆怨粉,留点歌眉。
极恨别后,参差旧约,迢递佳期。泪掩珠尘,长梦见、玉楼波暖,银烛春迷。
东风欲谢,趁艳阳、重写乌丝。但恨处,算作吟遍了,沙边渚外,还有人知。
為梅花,天涯曾載愁歸。漸換滿眼芳情,都與浸春卮。
一枕渡頭清磬,送賀郎老矣,忍解相思。剩斷弦離席,殘妝怨粉,留點歌眉。
極恨别後,參差舊約,迢遞佳期。淚掩珠塵,長夢見、玉樓波暖,銀燭春迷。
東風欲謝,趁豔陽、重寫烏絲。但恨處,算作吟遍了,沙邊渚外,還有人知。
唐代·陈方恪的简介
陈方恪(1891—1966)字彦通,斋号屯云阁、浩翠楼、鸾陂草堂。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陈三立第四子,陈寅恪弟,在家族中排行第七,故人又称其为“陈家老七”、“彦老七”。光绪十七年(1891)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。受家学影响,从小习诗词文章,传承散原老人文脉。师从陈锐、周大烈、王伯沆等名士,又得梁鼎芬、沈曾植、樊增祥、朱古微、郑文焯、陈衍、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,诗名在其兄陈衡恪、陈隆恪、陈寅恪之上。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,名士气派十足,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“金陵最后一个贵族”。
...〔
► 陈方恪的诗(135篇) 〕
唐代:
齐己
永日还欹枕,良宵亦曲肱。神闲无万虑,壁冷有残灯。
香影浮龛象,瓶声著井冰。寻思到何处,海上断崖僧。
永日還欹枕,良宵亦曲肱。神閑無萬慮,壁冷有殘燈。
香影浮龛象,瓶聲著井冰。尋思到何處,海上斷崖僧。
唐代:
朱长文
烟暝重湖日欲明,轻篷遥递浦前声。良鱼好入深渊去,不为鸣榔取次惊。
煙暝重湖日欲明,輕篷遙遞浦前聲。良魚好入深淵去,不為鳴榔取次驚。
明代:
张子翼
谈心握手细论交,冲雨何妨晓出郊。空谷有缘频倒屣,草堂无径欲诛茅。
且凭尊酒攒幽思,未暇炎凉与世嘲。此别思君无个事,山门惟许一僧敲。
談心握手細論交,沖雨何妨曉出郊。空谷有緣頻倒屣,草堂無徑欲誅茅。
且憑尊酒攢幽思,未暇炎涼與世嘲。此别思君無個事,山門惟許一僧敲。
明代:
释函是
买断青山长白云,閒栽桃李两溪分。别来樵径新松竹,忆去篱笆旧见闻。
伫立不堪人境异,遥看空见水天文。谁能千里谋晨夕,归掩柴扉寄与君。
買斷青山長白雲,閒栽桃李兩溪分。别來樵徑新松竹,憶去籬笆舊見聞。
伫立不堪人境異,遙看空見水天文。誰能千裡謀晨夕,歸掩柴扉寄與君。
清代:
吴询
落日秋江清,潮寒散空碧。江水去悠悠,此夕孤舟客。
遥遥湖上山,粼粼沙中石。余霞敛复晴,昏烟淡将夕。
落日秋江清,潮寒散空碧。江水去悠悠,此夕孤舟客。
遙遙湖上山,粼粼沙中石。餘霞斂複晴,昏煙淡将夕。
清代:
易顺鼎
皓魄西生易没,长江东去难还。多少精灵来更往,总在寒云断苇边。
一灯红不然。
皓魄西生易沒,長江東去難還。多少精靈來更往,總在寒雲斷葦邊。
一燈紅不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