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罗隐的诗 > 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(前三首一作感德叙怀寄上罗邺王)

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(前三首一作感德叙怀寄上罗邺王)

[唐代]:罗隐

营室东回荫斥丘,少年承袭拥青油。坐调金鼎尊明主,

横把雕戈拜列侯。书札二王争巧拙,篇章七子避风流。

西园旧迹今应在,衰老无因奉胜游。

脉散源分历几朝,纵然官宦只卑僚。正忧末派沦沧海,

忽见高枝拂绛霄。十万貔貅趋玉帐,三千宾客珥金貂。

良时难得吾宗少,应念寒门更寂寥。

敢将衰弱附强宗,细算还缘血脉同。湘浦烟波无旧迹,

邺都兰菊有遗风。每怜罹乱书犹达,所恨云泥路不通。

珍重珠玑兼绣段,草玄堂下寄扬雄。

水云开霁立高亭,依约黎阳对福星。只见篇章矜镂管,

不知勋业柱青冥。早缘入梦金方砺,晚为传家鼎始铭。

鹤发四垂烟阁远,此生何处拜仪形。

锦笈朱囊连复连,紫鸾飞下浙江边。绡从海室夺烟雾,

乐奏帝宫胜管弦。长笑应刘悲显达,每嫌伊霍少诗篇。

戴湾老圃根基薄,虚费工夫八十年。

罗隐简介

唐代·罗隐的简介

罗隐

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

...〔 ► 罗隐的诗(384篇)

猜你喜欢

一枝山房见新月

清代谢道承

墙角光仍隐,檐牙淡欲流。葛衣凉似水,板屋静于秋。

山鬼吊灯暝,林鸦绕树幽。关河同一照,惆怅此淹留。

铜雀台

元代陈孚

古台百尺生野蒿,昔谁筑此当涂高。上有三千金步摇,满陵寒柏围凤绡。

西飞燕子东伯劳,尘间泉下路迢迢。龙帐银筝紫檀槽,怨入漳河翻夜涛。

夏日沈石圃云静野邢文台陈仰坡夜宴石圃分韵二首 其二

明代张子翼

谈心握手细论交,冲雨何妨晓出郊。空谷有缘频倒屣,草堂无径欲诛茅。

且凭尊酒攒幽思,未暇炎凉与世嘲。此别思君无个事,山门惟许一僧敲。

屿南宿别贡士林执中

明代王恭

红烛离堂酒半醒,骊歌今夕若为听。故人好是身随桂,浮客空嗟迹类萍。

花屿晚钟湖上别,凤台春树梦中青。应知昼绣长林下,白首还来到玉瓶。

寄息耘

元代德祥

颜颜白发人,窄窄黄茅屋。田园不愿多,衣食聊自足。

狂来溪上行,长歌饮溪绿。家藏一束书,懒教儿孙读。

苏台夜泊

董纪

扁舟暮抵阖闾城,愁听傍人话战争。龙井水光相荡潏,虎丘山色自阴晴。

野花原是吴宫草,甲马曾来越国兵。西子不归台亦废,空留江月照人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