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雍陶的诗 > 题君山

题君山

[唐代]:雍陶

烟波不动影沉沉,碧色全无翠色深。

疑是水仙梳洗处,一螺青黛镜中心。

题君山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湘山的倒影向天连,碧水山色啊掩映天。

或许湘君前来梳洗,君山望镜自照面颜。

注释

君山:又叫湘山、洞庭山,在湖南省洞庭湖中。古代神话传说:这山是舜妃湘君姐妹居住和游玩的地方,所以为君山。

烟波:洞庭湖的沏面。烟,一作“风”。影:指君山投到湖面的倒影。

碧色:淡颜色。翠色:深颜色。

疑:一作“应”。水仙:水中女神,即湘君姐妹。

一螺青黛:一说是古代一种制成螺形的黛墨,作绘画用,女子也用来画眉;一说是指女人发髻,这里用发髻。镜:用洞庭湖的湖面比作镜子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尚作恩 等 .晚唐诗译释 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,1987 :25-27 .

题君山鉴赏

  《题君》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全诗以逼真地描绘君倒影入手,笔势凝致,重彩描绘出君涵映水中的深翠倒影。继之诗情转向虚幻,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的倒妙之中,以意取胜,写得活泼,善于想象,富有浪漫主义色彩。作者在不借助浓词艳句而竭力形象雕饰的原则下,把事物摹写得维妙维肖,准确表现辜物的形态,蕴藉深刻,达到形神俱备的艺术境界。

  八百里洞庭,烟波浩渺。历来诗人都写它的阔大壮盛的气象,留下了“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”、“吴楚东南坼,乾坤日夜浮”等名句。而雍陶的这首绝句,却别出心裁,以纤巧轻柔的笔触,描绘了一幅“澄泓湛凝绿,物影巧相映”(韩愈《岳阳楼别窦司直》)的精细图景,并融入美丽的神话传说,构成新巧而又清丽的篇章。

  诗中写君,没有用色彩浓丽的词藻作刻画、形容,而只是信手走笔,以极其朴素简练的笔墨操物构景,勾勒出开阔的画面。开首用“烟波”一词别开生面地写君的倒影以起笔,作者虽写君之貌,但先避开,没直写,而用平静如镜的湖水来衬托君气势的凝重。用“影沉沉”来突写君磅礴之状。“碧”是湖色之浅淡,岌翠”指色之浓重。此笔抑碧水而扬青,以湖作背景,突现君。作者首先描绘的不是偌大的洞庭湖,也不是苍翠的君,而是用的照影来的气势。这幅深浅各异的水画,画面上水天相连,有一的倒影正好列于画屏当中。上面的湖色与影中的色,色重于湖色,深翠与浅碧两两对照,映衬出君倒影的鲜明突出。这幅写意水画,勾勒出事物的形态时用的是粗略的笔俗,所着的色彩既淡雅也很单一,自然突出了君可爱的生趣。

  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,很容易引发出诗人的遐想。所以三、四句笔锋一转,将湘君、湘夫人的神话传说,融合在湖景物的描绘中。古代神话传说,舜妃湘君姊妹化为湘水女神而遨游于洞庭湖之上。君又名湘,就是得名于此。所以“疑是水仙梳洗处”这一句,诗人在仿佛之间虚写一笔:“洞庭君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?”再以比拟的手法轻轻点出:“一螺青黛镜中间。”这水中倒影的君,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。

  洞庭君以它的秀美,吸引着不少诗人为之命笔。“遥望洞庭水翠,白银盘里一青螺。”刘禹锡这两句诗,同样也是以螺髻来形容,不过这是刻画了遥望水面白浪环绕之中的君的情景。雍陶这一首,则全从水中的倒影来描绘,来生发联想,显得更为轻灵秀润。起笔两句,不仅湖光色倒影逼真,而且笔势凝敛,重彩描画出君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。继而诗情转向虚幻,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倒影之中,以意取胜,写得活脱轻盈。这种“镜水月”、互相映衬的笔法,构成了这首小诗新巧清丽的格调,从而使君的秀美,形神两谐地展现出来。

雍陶简介

唐代·雍陶的简介

雍陶(约789~873以前),字国钧,成都人。工于词赋。有《唐志集》五卷,今传。

...〔 ► 雍陶的诗(125篇)

猜你喜欢

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五

何绛

何处风光最可怜,四邻凋谢变桑田。重牵匹马吟红叶,可惜雪花铺白毡。

坛上古松疑度世,渡头芳草忆前年。幽居寂寞无人入,落日深山哭杜鹃。

雪中赏红梅奉次涯翁先生时邃翁携酒共饮怀麓堂二首 其二

明代邵宝

江南春色渺无涯,借得芳枝似酒赊。点染已经元老手,品题还许大方家。

丹心独对年年树,玉貌空传处处花。雪夜门深清梦远,敢将桃李向人誇。

送程三水天翼内擢

清代陈恭尹

操存不改旧书生,几载官衙饭菜羹。小郭自临三水上,十州同识独清名。

俸钱每用填民歉,坐舫时因送客行。我从能言言不尽,口碑先已到神京。

自题墨竹图

金鉴才

淇园谁植露中枝,影落沧波有所思。江上纶竿高士钓,庭前竹马小儿骑。

到阶暮色重重积,穿户斜光寂寂移。莫道已临天尺五,潇湘风雨不胜悲。

清都观答幼遐

唐代韦应物

逍遥仙家子,日夕朝玉皇。兴高清露没,渴饮琼华浆。
解组一来款,披衣拂天香。粲然顾我笑,绿简发新章。
泠泠如玉音,馥馥若兰芳。浩意坐盈此,月华殊未央。

山中五无奈何 其一

唐代李涉

无奈落叶何,纷纷满衰草。疾来无气力,拥户不能扫。

欲访云外人,都迷上山道。